房地产业这场“及时雨”,下得好更要下得准
最近,房地产市场颇受关注。
一
日前,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对房地产领域作出重大部署。
《决定》以近年少见的篇幅整段提及房地产相关内容,提出要“改革房地产开发融资方式和商品房预售制度”。
改革房地产开发融资方式,就是要消除过去“高负债、高周转、高杠杆”的模式弊端。
今年以来,有关部门推动建立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协调解决房地产融资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可以给予融资支持的房地产项目名单,向本行政区域内金融机构推送,满足房地产项目合理融资需求。
眼下,推行已有半年的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运转正在加速。
从安徽来看,6月末,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已推送三批次共计207个房地产“白名单”项目,项目共涉及住房24万套,辖内商业银行累计提供授信390.2亿元,累计放款214亿元。
二
房地产项目融资“白名单”,要“精准支持”,也要“监管得力”。
房地产业仍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随着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当前房地产市场处于调整过程当中,部分在建已售的商品住房项目面临融资问题,一些在建项目逾期难以交付。
正在看楼盘的群众 郑钧天/摄
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直接针对当前房地产行业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可以说是一场“及时雨”。但这场雨,也得下得及时、下得精准。
不同于以往金融机构和房地产开发企业直接对接推进融资,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充分发挥了城市政府牵头协调作用。
房地产具有很强的区域特性,发挥政府牵头协调作用,有助于城市政府与金融部门提升协商效率、共享信息,更好实现满足项目合理融资需求。
安徽推动调整充实城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融资协调机制,将公安、司法、税务、自然资源、市场监管等部门以及金融机构纳入专班成员,进一步压紧责任链条,促进金融和房地产良性循环。
以城市为单元建立协调机制,以项目为载体给予融资支持。“白名单”并非企业,而是项目。
我国房企一般是集团公司加项目公司的架构,均是独立法人。集团公司出现债务违约,并不意味着项目公司停止运转,集团风险与项目风险不能划等号。
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的建立,以项目为载体给予融资支持,有助于区分集团公司债务风险和项目公司开发运营风险,精准支持房地产在建项目融资和建设交付,保障购房人合法权益,稳定市场预期。
当然,也要把好“白名单”项目准入关口。
“白名单”项目要符合金融监管总局、住建部提出的条件和标准,贷款金额要与项目建设周期相匹配。对“白名单”项目单独建账核算,封闭运作管理,项目间资金不混同,项目资金严禁挪作他用,确保资金用于保交付。
三
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是当前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破解房地产融资难题的创新举措。
从长远看,它是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的有力抓手,资金跟着项目走,项目实施封闭管理,有利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根据国家统计局日前披露的2024年上半年数据,房地产市场出现了一些边际好转信号。上半年,全国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销售额同比分别下降19%、25%,降幅比前5个月分别收窄1.3、2.9个百分点;房屋新开工面积、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降幅也有所收窄。
市场变化还反映在价格上。6月,在70个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的城市数量均比5月减少4个。
融资、销售两端迎来利好,对市场的提振作用值得期待。
撰稿:何珂
编辑:刘振 梅麟
————— 推荐阅读 —————
星标☆“安徽时评”
及时接收最新推文